美容業|總會指業界訛稱會方協助轉讓業務欺騙消費者 提醒消費者勿受騙

社會

撰文: 黃小冰

發布時間: 2024/06/06 17:21

最後更新: 2024/06/06 20:13

分享:

分享:

美容業總會懷疑被冒認詐騙顧客。(曾耀輝攝)

美容業總會今(6日)召開記者會,指近月收到消費者投訴,指光顧的美容院結業時,結業或接手的美容院稱,經總會協助或安排其到另一的美容院繼續接受服務,惟接手美容院卻指原有所購療程全部作廢或要求加錢購買更貴的療程等。總會澄清,不會參與美容院買賣或介紹服務,亦不會私下轉移客人到其他美容院,但總會設有「美容消費安全網」,轉介不幸遇美容院結業的消費者至義務美容院免費完成餘下療程,但有關服務需要消費者直接提出求助,籲有相同經歷者與總會聯絡。

點擊圖片放大
+2

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表示,3月起共接獲2封消費者投訴信,其中陳小姐(化名)稱,結業美容院老闆娘聲稱得到葉世雄幫助,找到商譽好、不硬銷的美容院跟進其客戶,由於認識老闆娘多年且認為葉世雄在業內頗有公信力,故即使接手公司推銷更高價的美容療程,她也沒有懷疑並加購,怎料其後接受療程時,美容師卻要求她再加錢購買再貴的療程,否則就要將先前加購的療程降級,終損失逾7000元,陳小姐除向消委會投訴亦去信總會,指希望葉世雄不要再推薦信譽不良的美容院。

第二個投訴人李小姐(化名)則指,收到光顧的S美容院通知已搬遷到新地址營業,但到新址才發現該處實際是另一間美容院P,新美容院的經理稱S美容院已經清盤結業,並由總會將原有客人轉交其美容院,更指李小姐於美容院S的已付款但未使用的套票及價值會全部作廢,李小姐便去信質問總會根據哪一條法例進行有關業務轉讓安排,且跳過公司清盤及業務轉讓法律程序。

葉世雄稱,從未想過自己及總會的名義,會被利用來博取消費者的信任,然後進行不良銷售,感到非常氣憤及無奈,指痛心總會多年來努力提升業界專業水平和形象並協助排解商戶與顧客爭議所換來的公信力被利用來欺騙消費者,總會會盡量向受影響的人士說明真相,亦已聯絡部分苦主群組,了解有關個案並全力提供協助,會考慮事態發展,考慮是否報警。

總會主席周偉成強調,總會不會參與美容院買賣或介紹服務,更不會私下轉移客人到其他美容院。總會實際2008年金融海嘯時,已推出「美容消費交全網」,團結業內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保障,為不幸遇上美容院結業或因「特殊原因」無法享用己付款服務的顧客提供轉介服務,由聯網內的美容院,義務為受影響的消費者免費完成餘下套票。

他指,安全網已成功為數千名受美容院結業影響的消費者提供服務,但轉介服務必須由消費者直接向總會提出求助,總會絕不會安排美容院私下轉移顧客,所以若消費者從未向總會求助,而有美容院聲稱由總會安排轉介基本上可以肯定都是虛假陳述;並提醒美容同業或業務買賣中介人,盜用總會或他人名義進行業務轉讓,屬違法行,呼籲大家切勿以身試法。

總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關玉竹提醒業界,萬一因不同原因需要選擇結束業務,可以聯絡總會,通知受影響顧客可透過美容消費安全網機制尋求協助;如果經營者決定將業務轉讓,亦必須遵守業務轉讓的相關法例,首要考慮是為顧客提供最大的保障,不應以不真實的資料或描述去欺騙顧客。在出讓業務前,應謹慎選擇可靠及有信譽的買家,不應只考慮價高者得 ,將顧容轉售圖利,且業務轉讓濄程中,亦必須制定能保障顧客權益的業務轉讓條款,決定轉讓後需適時通知顧客業務轉讓情況及安排,業務轉讓後亦需要持續監察業務轉讓條款的執行狀況,在有需要時,要協助顧客維護應有權益。

葉世雄提醒,消費者每次做完療程後均應保存有關單據,因為安全網服務也須確認相關苦主確為客人且剩餘多少療程,只要有相關資料或交易痕跡便能馬上提供轉介,否則或需要更多時間對資料。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

記者:黃小冰